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(记者张雅诗)香港科技大学17日宣布,该校研究团队破解了人类体内大肠杆菌释放的“大肠杆菌素-645”引致大肠癌的机制,有助推动预防大肠癌的研究。
据科大研究职员先容,虽然人类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可以资助消化食物和调理免疫系统,但它们爆发的大肠杆菌素是一种基因毒性化合物,能破损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(DNA)的双螺旋结构,增添患上大肠癌的危害。由于这种化合物浓度低、状态不稳固以及生物合成反应路径过于重大,科学家一直难以将它复制并找出它损害DNA的机制。
科大海洋科学系及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钱培元向导的研究团队,使用崭新的生物合成方法,乐成复制大肠杆菌素基因簇,并发明大宗培植相关基因的要领,以举行相关测试和验证。经由重复测试,研究团队最终确定“大肠杆菌素-645”是引致DNA双螺旋结构受损的元凶,以及发明它损害DNA双螺旋结构的机制。
钱培元体现,该校的研究确认了“大肠杆菌素-645”会直接破损DNA的双螺旋结构,进一步诠释大肠杆菌素对康健的影响,补上恒久以来缺失的一块拼图。
研究职员体现,重组大肠杆菌素的分子骨架,可以为效力强盛的DNA剖析试剂,例如癌症化疗药物等提供设计和合成基础。
这次研究由香港科大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,以及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相助举行,研究效果已于国际科学期刊《自然·化学》中揭晓。